
春的氣息,從窗邊的光開始。
細緻的日光透過紗簾落下,映在木紋與綠意之間,空間於無聲之中散發柔和而溫暖的亮度。
以白與淺木為基底,輕點一抹淡綠,如春日空氣般純淨舒適。
線條被適度簡化、色調保持清爽,使家的明亮與輕盈顯得自然、不造作。
沒有過度堆疊的裝飾,卻在細節裡保留生活的餘裕——讓居住者在光影的流動裡,被溫柔地包覆著。
|屋主規劃需求
1. 客廳與書房需維持穿透感
2. 玄關需有屏風遮擋視線並設置穿鞋椅
3. 公區門片採隱藏門,不需自動回歸
4. 規劃獨立儲藏室
5. 全室鋪設木地板
6. 安裝吊隱除濕機
7. 無餐桌使用需求
8. 客廳保留寬敞活動空間
設計師以日系的柔和底色,結合北歐的清新自然,讓空間的線條更乾淨、輕巧、不多餘。
屋主追求的是「穿透感」——不是空洞的寬敞,而是視線、光線與動線之間的自由流動的平衡。因此公領域以「開放、不對抗」的方式處理立面與配色,讓空間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展開。
原格局進門後便是一片寬敞完整的公領域,以兩大片落地窗為視覺中心。為保留這份開放,同時納入書房需求,設計以輕量的介入方式調整量體:玄關以屏風形成緩衝、電視旋轉架淡化界線、書房以開放式配置延伸視覺。機能被整合、線條被細化,使空間的節奏更輕盈、有餘裕。
整體不刻意堆疊風格,而是回到日常行為本身:收納怎麼走?換鞋的步調是快還是慢?可睿希望居住者回家後,看見的是清爽的開闊,也能在轉角處感受到細膩的貼心。
原始格局圖

平面配置圖

|玄關 以光與輕量材界定回家的節奏
入門後的玄關,以一座俐落的立式屏風界定步伐,適度遮擋了「一開門就直視落地窗」的視線,改善風水上入門見窗的問題,同時保留進出時的隱私感。
屏風不像牆面那樣封閉,而是以更輕巧的立面方式處理過渡:既形成緩衝,也讓下個場景的採光與開闊能自然延伸。走過玄關,整個公領域的光線與視野才慢慢展開,節奏更舒適、也更有層次。


落座區延伸出置物機能,穿鞋、放包、擺鑰匙都在順手位置;電箱以滑門隱藏,界面乾淨整齊。
淺木與白色調讓進門的第一步輕鬆而明亮,也為整室定下溫和而純淨的基調。


|客廳 明亮、流動、低壓的開放日常
公區採淺木地板與白色立面,搭配大面採光,讓客廳在任何時段都維持柔亮、清爽的光線。
窗邊以柔紗簾調節光量,使陽光的層次更溫柔;客廳不做繁複家具,以活動空間取代重量感。
電視以旋轉架呈現開放視野,視線可自由延伸至書房,光線也從窗邊一路延伸至玄關,空間因此顯得深邃、輕盈。
吊隱式除濕機整合進天花,並以圓弧修飾梁體,使整體更柔軟、不呆板。這裡呈現的是一種放鬆而自然的北歐調性——亮、透、帶有呼吸感。


|書房 穿透感與彈性機能並存的角落
書房以開放式設計融入客廳,不以門片區隔,讓視線與光線自然延伸。書桌後的洞洞板增添展示與收納的彈性,也為空間注入輕巧的生活細節。
它可以是閱讀角落,也可以作為工作桌,甚至是一個小小的休息場域。在白與淺木中,這裡是一處安靜卻兼具機能的柔光領域。




|廚房 聚焦日常使用,回歸乾淨實用的本質
因無餐桌需求,廚房以「清爽、整合」為設計主軸。開放式動線不做門片,讓進出順暢,也避免公區被切割。
櫥櫃以平整立面統整電器層架與雜物收納,使視覺乾淨俐落。


一旁規劃獨立儲藏室,能收納大型家電、行李箱、備品與季節物品,也預留掃地機器人區。
公領域因此能長期保持整潔、無壓,讓每一天都以乾淨的狀態開始。


|主臥 柔白與木紋之間,打造沉靜的安穩場域
主臥延續全室的柔白與淺木,但在光與色彩上更內斂,讓睡眠區回到安定、放鬆的本質。
衣櫃沿牆整合,將收納納入立面,保持視覺純淨;天花以弧形修飾梁體,使空間更柔和、連貫。
整體像是一個慢慢沈澱下來的場域,從燈光、材質到動線,都以「安心」為核心,讓每晚都能在溫柔氛圍裡沉靜。



